市长吴亚飞及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在我市分会场进行了收听。
在全市大中小型企业和商户中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单位、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和道德模范在市级主要媒体及消费维权网站进行公布,统一授牌,并将其先进事迹材料编印成册向公众发放。本报讯(记者孙新亮)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市不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将监督、评议、诉讼、表彰等同消费维权有机结合,不断扩大消费维权覆盖面,壮大消费维权队伍,收到良好效果。
在媒体监督方面,同新闻媒体联合,使消费维权宣传报道社会化,把消费维权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在听取企业工作介绍,实地消费体验检查的同时,采用电话咨询、问卷调查、征求消费者意见、群发短信等形式,号召消费者积极参与到评议中来,并召开现场评议会,让企业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市消协组织理事单位和消费者代表140余人对41家医院进行了巡视,市工商局组织协调卫生、药监、物价等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违法医院进行立案调查,处罚金50多万元,严厉打击、震慑了医疗违法行为。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让诚信经营得到尊重,得到实惠,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此次评议共受理并转交有关部门查处的消费者投诉25起,为推进保险消费维权、改善保险消费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规范保险企业的经营行为,市工商局对各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评议。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收到调查问卷12000余份,走访患者1100余人。推进幸福乡村工程,10%以上的村纳入重点建设。
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依法治市与依德治市相结合,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水平。《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获住建部三等奖,完成旧城拆迁改造20万平方米,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城乡环境整治和清理违法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把创环境、扩投入作为第一支撑,改善发展环境和优化生态环境并举,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提升工程并重,顶天立地上项目,铺天盖地抓招商,强化投资拉动,增强发展后劲。
鼓励自主创业、自主择业,推进生产就业、公益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7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600人、劳务输出5000人以上,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0人。继续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高产示范田、土地深松作业等工程,全面推广优种优播优管技术,争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奖励。
首都经济圈规划即将出台,河北省推进冀中南地区聚集发展,定州作为一个重要节点,有利于我们借机而动,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保定市项目、园区和城建工作会议在我市成功召开。完成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0万亩,新扩建6个蔬菜产业园,打造6个标准化村和6个清洁生产示范基地。李亲顾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厂开工建设,固废卫生填埋场通过住建部验收,周村垃圾中转站投入运营,城乡垃圾一体化扎实推进。
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区一风景、一楼一精品的要求,提升设计水平,严格设计审批,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改变十街一色、千楼一面的状况。实施南庞村、赵家洼、叮咛店三个11万伏变电站建设,定州东22万伏变电站启动。推进科技创新,5项成果获保定市科技进步奖。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家政、中介等服务业,扩大新的消费需求。
加速园区七通一平。大兴清正廉洁之风,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长客轻型车、伊利冷饮基地、四方畜牧设备二期等开工建设,旭阳10万吨合成氨、双天机械迁建等项目竣工,荣鼎化工等5个省重点技改项目加快推进。对签约项目要专人盯办、全程跟进、力促落地,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各类农业协会,加快农业科技入户,严格农资和种子市场监管,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业服务和农产品安全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培育骨干税源、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认真谋划一批有利于本行业、本区域长足发展的重点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充实项目盘子,项目储备保持在500个以上,形成良好的梯次结构。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壮大民营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初步安排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节能减排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城市环境定量考核获全省第二名。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完善月分析、季调度制度,跟踪监测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运行情况,主动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风险。
要严格执行投资强度标准,对圈而不建的土地依法收回,切实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强化双三十企业监管,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坚决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
着眼壮大实力,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全力配合京港澳高速拓宽、石津高速曲阳支线及上下道口、服务区、连接线等工程建设,规划海陆空零距离转乘的内陆港。
传统与新型并重,加快总量扩张。今后一个时期,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
启动60万吨生物菌肥项目,推进清风店、号头庄、李亲顾、高蓬四个乡镇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加快城乡垃圾一体化建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高标准完成景观灯安装,城市路灯向小街小巷延伸,提高亮化水平。要勇于破满争先,看到竞争的残酷性,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大胆干事,大胆创业,力促各项工作创一流、争排头。
对3条主街道和4座地道桥进行绿化改造,新建3个绿地游园,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05个百分点。5118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廉租住房补贴按时发放,为4366户发放公积金贷款4.9亿元。
启动唐河防洪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对一期工程腾出的土地严格监管,采取整体预征、打捆包装等方式,多措并举做好收储工作。苗木花卉面积达到12万亩,争创中国花木之乡。
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戮力同心,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呈现增势稳健、亮点频现、后劲勃发、环境改善、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稳妥推进新民居建设,申报省级示范村7个,已建成村要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拆旧进度。
工业是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八)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法德兼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成功举办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央视《2012春耕行动》公益演出、纪念张寒晖诞辰110周年、12家省级卫视幸福大联盟电视直播等活动,电影《张寒晖》开机,完成了央视《国宝档案》拍摄录制工作,定州续志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并获得好评。
实施服务企业工程,提高经营效益。依法信访、市场秩序、民族宗教等领域形势平稳,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公共服务直接关系群众的生存质量。建立市领导定期接待企业、部门对规上企业一对一帮扶制度,及时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煤电油气等生产要素供应。
国家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资金、土地等要素供应持续偏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难度更大。唐河园区4条主干道通车,统一供水工程实施,两座变电站和唐河防洪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竣工,建成区实现七通一平。